从中国新说唱看Hip-Hop中的“个人崇拜主义”
首先,笔者对于Hip-Hop的了解和理解不是很深入,只属于普通音乐爱好者,文章仅代表一些个人看法,借机想把一些近日听闻汇总一下,如有错误请大家指出。
近日从各大媒体网站上看到消息,中国新说唱(有嘻哈)又回归了,这个去年席卷全国的节目终于重新以一个高姿态杀了回来。从去年夏天开始,嘻哈热潮来袭,就像90年代欧美日韩流行歌曲一般,它迅速的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给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舶来品有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谓是恰到好处,嘻哈火了,说唱音乐火了,黑人文化火了,就连电视台的广告都充满了Hip-Hop元素。
如果就这样,顺理成章的筹备第二季,恐怕节目组连名字都不用换了,只需在后面加一个2即可。但巧就巧在,在嘻哈这个浪潮到达巅峰的时候出了一件事,一夜间嘻哈这个名字臭了,这么有意思的剧本真得需要一个好编剧去编写。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这源于一个很普遍平常但又存在隐患的心理,这就是“个人崇拜主义”,当一个人被无限的关注与放大,从而到达崇拜这个层面的时候,她/他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他了。
其实这又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是必然发生的,就像Eminem在99年的歌曲“Role Model”中阐述的一样,“OK, I'm going to attempt to drown myself. You can try this at home. You can be just like me!”当然这首歌属于一种反讽,但也尖锐的指出了个人崇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2000年,同样是Eminem,他的作品“Stan”讲述了他的一个歌迷,因过度迷恋自己而带着妻子一同自杀的悲惨故事,巅峰时期的Eminem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在最后一段也阐述了自己只是在娱乐很多时候,希望能和歌迷正常的交流。
个人崇拜主义同样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就是独立思考消失并造成雷同,因为成功的案例就摆在你面前,不偏不倚,它被理所应当的做成了模板。谁知,这个世上本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成功更是如此。但个人崇拜使得这个思考过程被抹掉,导致了很多类似雷同的人和作品出现(笔者并不懂说唱深层次的技巧,只是作为普通听众有感),这一幕让笔者想起了The Real Slim Shady MV中的一幕,成百上千的Slim Shady在生产线上被制作了出来,通过艺术表现手法,指出了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国新说唱今年回归,笔者第一次得知这个消息还是因为听说很多做了很多年还在坚持的前辈,有很多都参与了进来。这算是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平台越来越大,在地下的歌手理应和大家一起同台献唱,但随之我又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因为笔者认为他们今年的对手们异常强大。因为本人不是很了解综艺或是娱乐节目,据听说在这次参赛选手中不少都很有名气,具有不小的粉丝基础,这就和笔者今天探讨的话题挂上了钩。本身具有的超高人气,就意味着个人崇拜主义不会消失,而其中会不会存在某些争议呢?现在还不得而知,想必节目组在之前做了足够的功课,去使得节目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保持公平的原则。
为什么聊个人崇拜主义呢?去年有嘻哈上映的时候,笔者认真观看了每一集,并发现节目的娱乐性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同档期的其他综艺节目。但作为一档音乐类型主题节目来说,娱乐性的增强,个人崇拜主义的不断强调,原本的音乐性的内容必定减少,因为的关注点被成功的从音乐带到了人物设定上。这是非常清晰地娱乐路线,可这种模糊的界限导致拿它当音乐性节目看的观众错误的将重心转移,而自身却没有发现,从而音乐性的比重在慢慢的减少,没有人会在意。
第二季节目从最开始的导师宣传,就营造了极强的娱乐氛围,制造矛盾点,而看到增加北美赛区、高校赛区和网易云评比后,可以判断节目组还是很想增强音乐属性的。最后的成型,谁也说不好,这能让节目本身来正身了。
不过在鱼目混珠的今天,我们太容易就能被遮住双眼,想保持出淤泥而不染之身,实在是不容易。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